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同期展会
展商登录系统
忘记密码/企业ID?
展商系统已开通!
当前位置: > 2016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曙光油田二次开发再现“曙光”

时间:2014-04-30 10:45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

4月25日,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传来喜讯,1月6日投产的曙3-02-511井持续自喷,目前日产油稳定在16吨,累计产油1231吨。据悉,这口井的产能是周围老井的7倍。

抱起曙3-02-511井单井产能“油胖子”的,正是眼下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曙光稀油老区开展的二次开发提速提效工程。2009年以来,辽河油田在曙光油田主力稀油老区曙三区,以先试验后推广的方式推进二次开发工程。据悉,这个区块的储量占曙光稀油整体储量规模的1/5。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人员预计,稀油老区曙三区目前的采收率为23.8%,应用二次开发“组合拳”后,曙光油田有望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曙光油田2400万吨储量将陆续被唤醒。

据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技术人员介绍,曙三区现分布杜16块、杜18块等7个主力井区,采出程度仅为23.54%。目前,整体二次开发方案共部署各类井位410口,其中新井250口,是目前辽河油田涉及整装区块最大的二次开发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区块日产油由317吨提升至447吨,平均单井日产油5.5吨以上,是周围直井的3倍,开发效果良好。

用曙光采油厂采油作业四区地质队队长的话说,如果不搞二次开发,曙三区将有57%的油井因出砂、水淹、井网不完善等原因而关井。2013年8月,辽河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首先选择构造复杂、长期水驱开发导致局部水淹严重的杜16井区,实施二次开发。

针对区块出砂强度大、断层多、油水分布规律复杂等特点,技术人员在弱水淹区域优选主力层位进行射孔,挖掘油藏潜能。部署的曙3-2-510井和曙3-02-511井初期产量均在10吨以上。在强注水区域,技术人员调整井身轨迹设计,实现了水中找油。部署的注水近70万立方米的曙3-2-508井,投产后日产油保持在9吨以上,含水控制在45%左右,保证了高油低水的高效开发效果。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依据老井开发效果,建立水淹层识别标准,准确对新井水淹状况进行二次解释,确定了“集中投产,避射强水淹层,注采对应,同步注水”的射孔原则,优选生产井段,实现了新井高产、控水和控砂的高效开发。曙光采油厂作业四区地质人员介绍说,已投产的21口新井中,9口井初期日产量超10吨。

曙三区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在这样的稀油老区搞二次开发,等于用“千把钥匙开千把锁”。科研人员纵向分层,平面分区,采用精细注水、深部调驱、化学驱、辅助热采等开发方式,有的放矢开展多元二次开发,保证各个区域“药到病除”。据工作人员介绍,曙3-02-511井高产仅是整个曙三区大幅提产的序幕。